GCT是針對在職人員設計的綜合性水平和能力測試,考查考生知識的橫斷面和實踐能力,考生不需要接受應試輔導;目前只在工程碩士專業(yè)學位招生中進行試點;考試有可能一年舉行多次,成績兩年內有效。
今年11月,面向在職人員的工程碩士入學考試將進行改革―――試行“研究生入學資格考試”,簡稱GCT(Graduate Candidate Test),通過GCT的考生可在兩年內參加學校的考試,兩次考試合格即錄取為工程碩士研究生。這一改革如果成功,將在更大的范圍內推廣。
長期以來,我國碩士生、博士生入學考試一直是“一考定終身”。而歐美一些國家實行兩段式考試,即先通過“入學資格考試”,然后在有效期內參加學校組織的考試。比如很多人熟悉的GRE考試,就是研究生入學資格考試。GCT怎么實施,這一嘗試對研究生入學考試有何影響?記者采訪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、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王亞杰。
王亞杰說,考生第一階段參加GCT,各學校自己確定分數(shù)段,兩年內資格有效。在這期間,考生可以自由挑選報考學校,學校也可自由挑選考生。第二階段,考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專門考試,考試的方式,可以是面試,也可以是筆試,由學校自主確定。也就是說,通過GCT考試,只取得了在職攻讀碩士研究生的資格,還必須通過學校的考試才能被正式錄取。需要說明的是,由于處于試點階段,GCT目前還是一個暫用名。
為什么要推出GCT?王亞杰解釋,一般來說,現(xiàn)在的中考、高考,直至研究生考試,都屬于接續(xù)性考試,考查考生此前掌握了多少知識。而對在職人員來說,他的學校知識可能遺忘了一些,但實踐知識和能力卻積累了很多。GCT考試就是針對在職人員設計的一種綜合性水平和能力測試。通過這樣的考試,把那些有較好基礎、表現(xiàn)優(yōu)秀、具備一定科研潛力的在職人員選拔出來。GCT考查考生知識的橫斷面,包括語言表達、邏輯思維、數(shù)理能力、外語能力等。考生對大學知識進行必要的復習是需要的,但不需要接受專門的考前輔導。
據(jù)了解,目前我國針對在職人員設置了12種專業(yè)學位,包括MBA,MPA,教育碩士,法律碩士,工程碩士,農業(yè)推廣碩士,獸醫(yī)碩士、博士,建筑學學士、碩士,臨床醫(yī)學碩士、博士,口腔醫(yī)學碩士、博士,公共衛(wèi)生碩士,軍事碩士。其中,國務院學位辦委托工程碩士研究小組進行GCT研究,如果成功,將在更大范圍內推廣。
推出GCT考試將有哪些積極意義?王亞杰認為,一是引導下一級教育盡可能轉向素質教育??荚嚨膶蛐苑浅C黠@,作為綜合性水平考試,GCT要求考生必須擴大知識面,并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,這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大學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。二是考試本身更加體現(xiàn)以人為本的精神。調查表明,很多企事業(yè)單位目前有大批本科畢業(yè)生,很多人已經(jīng)成為業(yè)務骨干。他們急需更新知識,但又不可能拿出大量時間應考。同時,考試時間的限制往往和他們的工作發(fā)生沖突。按照構想,如果條件具備,GCT以后將采取在一年內多次、多地考試,甚至像GRE一樣采取機考的方式,爭取讓更多的在職人員接受研究生教育。三是對一種新的考試方式的大膽探索。按照接續(xù)性考試方式,考生往往在大學一、二年級就準備考研,使得考生的知識面以及他們的能力發(fā)展都受到一定的制約,對大學本科教育質量也造成一定的影響。GCT將更能考出考生的才能,也更適合在職人員。
針對有人把GCT簡單地比作GRE的說法,王亞杰不予認同。他說,我們吸取了GRE以及類似考試的先進方法和模式,初期階段我們是在模仿,但不會簡單照搬。隨著試驗的深入,會建立一項適合中國國情的針對在職人員的考試模式。
王亞杰說,GCT目前只在工程碩士專業(yè)學位招生中進行試點,與其他專業(yè)學位以及每年一度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沒有任何關系。
一般來說,每一項考試推出后,各種輔導書、輔導班就會遍地開花。針對可能出現(xiàn)的這些情況,王亞杰表示,命題組不會受任何輔導書的影響,考生也沒有必要參加“考前輔導”去專門應付考試?!癎CT是一種綜合水平和能力測試,我們不能穿新鞋走老路”。